-
數顯儀表
-
多功能電力儀表
-
高性能電力儀表
-
QP係列數顯儀表
-
數顯儀表
-
諧波多功能表
-
YBM係列數顯儀表
-
DTM係列數顯儀表
-
P係列數顯儀表
-
CH係列數顯儀表
-
CSM係列數顯儀表
-
HK係列數顯儀表
-
CAKJ係列數顯儀表
-
6000係列數顯儀表
-
PM係列數顯儀表
-
866係列數顯儀表
-
284係列數顯儀表
-
XJ係列數顯儀表
-
YT係列數顯儀表
-
ZPM係列數顯儀表
-
BZK係列數顯儀表
-
CS係列數顯儀表
-
PD204係列數顯儀表
-
TD係列數顯儀表
-
SD係列數顯儀表
-
PDM係列數顯儀表
-
ZR係列數顯儀表
-
DV係列數顯儀表
-
PD800係列數顯儀表
-
YD係列數顯儀表
-
PMAC係列數顯儀表
-
ACR係列數顯儀表
-
PMC係列數顯儀表
-
P211係列數顯儀表
-
GEC係列數顯儀表
-
QP係列數顯儀表
-
智能數顯儀表
-
SET係列電量變送器
-
保護裝置
-
導軌式電能表
- 開關電源
- 電能表
- PMAC係列
能源“十二五”規劃年底難出 中央地方博弈消費總量
備受矚目的能源“十二五”規劃已進入收官階段。
近日有消息稱,能源“十二五”規劃已獲得國家正式核準,近期即可出台。記者致電國家能源局主管人士,這位人士未透露具體發布時間,但否認了“年底出台”的說法。
規劃難出背後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施鵬飛在第三屆非並網風電與能源大會上透露,規劃遲遲不出台的原因是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中央有新的要求,內外形勢發生變化,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中央和地方存在分歧。
能源規劃和電力、風能、核能等專項規劃將為未來5年至10年的能源大政方針和產業發展方向定調。去年年中開始起草,今年年中,征求意見稿已編製完成,並報送中央審批。本報獲悉,規劃主要聚焦合理控製能源消費總量,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消費總量比例和優化區域發展布局。能源消費總量控製目標成為中央和地方分歧的焦點,另外新能源發展規模還要調整,這是導致能源“十二五”規劃正式稿遲遲不出台的主因。
“國務院已經責成國家能源局製定和測算這個指標,但是可以說這個指標*終的確定也是非常困難的。”國內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清華大學近日舉辦的低碳發展論壇上透露,中央的目標和各個地方政府之間也有很大的差距,而主要難度是能源總量控製目標和GDP增長數字聯動,不確定性很大,“因此在十二五規劃當中就冇有出這個數字。如果十二五能源消費總量到了40億噸標準煤,對煤炭開采的強度、運作的強度和碳排放的強度、鐵路公路運力都是巨大的壓力。”
總量控製的難題
在近日舉行的低碳發展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長、中國能源學會會長周鳳起亦表示,中央和地方在如何控製能源消費總量上爭論很大,在這個問題上,地方還是要儘快和中央統一認識。
周鳳起說,我國能源發展方式轉變緩慢,每年靠增加2億噸煤炭產量,進口2000萬噸石油來滿足GDP增速帶來的能源需求。“十二五”能源規劃將會把合理壓縮能源消費量作為關鍵。
在“十二五”能源規劃調研階段,國家能源局要求各地能源局和主管部門根據本地經濟發展速度、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單位GDP能耗等估算5年後的能源消費量數據,再將各地數據上報彙總,但這項工作具體執行過程中,難度重重,進展緩慢。
各個省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能源資源豐富的省份希望可以通過依靠資源優勢,擴大地方財政收入。消費總量控製引發了對其影響地方經濟增速的擔憂和質疑。*新官方數據為,到2015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要控製在42億噸標準煤之內。“這個目標肯定會超過,尤其這幾年經濟的增長對煤炭需求不斷增大,煤炭總量控製目標實現難度太大,幾乎不可能。煤炭在整個結構當中比重不僅冇有降低,而且也增加了接近兩個百分點,從過去的68%現在增加到70%。”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鐵崗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
“地方*後隻能和中央討價還價,*後達到一個平衡,”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央希望要少一點,地方要多一點,因為怕消費總量下來了,影響地方經濟增長。我們國家也冇有辦法,畢竟能源資源緊缺,國外不存在這個問題,也不必做總量控製。”
新能源產業規劃調整
因應總量控製,包括新能源在內的細分能源產業規劃同樣值得關注。
周鳳起認為,新能源的發展也要畫個“框框”,“十二五”期間到底發展多少要明確。福島核事故後,2015年以後的核電規模要降低。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對《華夏時報》表示,“2015年核電投運量達到4000萬千瓦,發電量達到3200億千瓦時,肯定冇問題。但是發生福島核事故後,4000萬千瓦後怎麼發展,不知道,原來的數據肯定要調整,十二五核規劃何時出台也冇有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