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堂之上武夫:構建智能的堅強電網必不可缺

日期:2025-08-03 10:10
瀏覽次數:1458
摘要:

 

 

  我國與中國政府在2008年5月簽署的關於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中,對於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發揮重要作用的科學研究、緩和及適應變化的技術開發以及技術轉讓等實務性工作的協作,雙方達成一致意見,並已在重點領域共同推進技術合作。

  此外,2010年10月在第5屆中日節能環保綜合論壇上,雙方共有44個合作項目簽約,為曆次之*,並且**決定開展智能電網共同合作,在商務基礎上擴大了兩國節能環保的合作範圍。

  作為上述合作活動主力的東京電力、日立集團、三菱電機、東芝等企業也參加了今天的論壇,希望通過與在座的各國來賓一起就智能電網進行意見溝通,針對人類共同麵臨的氣候變化的威脅,擴大合作領域。

  我國的發電、電力流通設備開發的曆史是,在能源自給率低,地震等災害多發的環境下,伴隨著經濟高度增長電力需求的增加,經曆過兩次石油危機,從而不斷追求電源的多樣化、高效率、高信賴度和節省能源。其結果是,構建了高信賴度的供電係統,並且實現了每戶年平均停電時間16分鐘的世界*高水平。

  支撐這個高信賴度供電係統的有“大規模送電”、“配網自動化係統”、“低損耗輕量架空電線”等技術和產品。這些技術是參加這次論壇的企業為主,與日本的電力公司共同開發的。

  從環境對策的觀點看,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各種能源的效率,擴大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另外,經曆了因海嘯造成的核事故,我們了解到構建更加智能、更加能應對災害的堅強電網是必不可缺的。我國政府和人民正在致力於解決這個課題。

  現在,展開全球戰略的日本企業,跨國境在各國進行廣泛的智能電網的實驗,比如在江西省有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參與的項目。今後,希望與日本企業一起擴大多方合作,在智能電網的新的實驗項目中,進一步發揮政府的支援作用。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43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