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戴·高登:改變已在我們身邊出現

日期:2025-08-03 12:08
瀏覽次數:1321
摘要:
我的父親和母親分彆於1906年和1907年出生在美國一個非常偏遠的地區。他們經常跟我講起兒時的故事,還有電對於他們的意義。

 

  首先,電帶來了光明。他們不再需要點煤油燈了,除非是暴風雨或者其他事故導致電力中斷。其次,他們可以用冰箱了,能更好地保存食品,而不再需要“冰盒子”和定期儲藏冰塊。然後,他們陸續用起了洗衣機、吸塵器、廚房電器,以及收音機、電視機。他們一直生活到2000年,甚至還體驗了電腦和早期互聯網的精彩。

  現在,對於世界上每一個國家來說,可靠且承受得起的電力供應,是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繁榮、保護環境的核心。

  目前還有幾十億人冇有體驗到我父母在一個世紀以前感受到的電能的便利,因此,未來的電力需求必然會不斷提高。如果整個世界都使用電能,按照美國的人均用電標準,全世界的發電量還需擴大5倍。

  增加的發電量一部分來自新型發電模式。有些是不連貫的,有些遠離主要的用電市場,有些是分散的能源。因此,必須擴大現有電網規模,建造新電網。

  供電可靠性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3周前,美國東南部有500萬用戶斷電超過12小時。事故原因是設備維護中的一個小故障。今年8月,颶風“艾琳”造成美國東海岸超過100萬用戶斷電。據估算,過去10年間,美國大規模停電頻率翻了一倍。

  電力**也同樣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提高新舊電網的分布式智能水平,增加更多的傳感器,擴展通信交流、計算機和係統控製,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並借此提高效率和係統功能。

  這些改變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我住在科羅拉多州的博得市。過去幾年間,我們當地的電力供應商一直在實施一項名為“智能電網城市”的項目。我家後麵安裝了智能功率表,與附近一條光纖電纜上的轉發器進行通信。

  電力公司告訴我們,以後不再需要報告停電事故。因為事故一發生,他們就能立即知道。

  在北京,每隔15分鐘我可以監控到一次家裡的用電情況。電力公司還提供各種收費套餐,在不同的時段電費各不相同。在我同意的情況下,可以由電力公司控製我的空調,以幫助他們管理電網負荷。

  在中國討論堅強智能電網問題是非常合適的,因為中國使用的電能*多,未來的電力增長也是*多的,而且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在堅強智能電網建設方麵進行了有益的實踐。

  很高興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彙聚於此,因為智能電網是一個全球性議題,全球參與能*大限度地開發智能電網的潛力。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43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