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詳情

技術**規劃**製造業升級

日期:2025-05-02 08:17
瀏覽次數:1872
摘要:

裝備製造企業渡過了令人興奮的11月。月初,國家落實專項資金,開啟對**裝備製造業的實質性政策支持;14日,工信部發布《“十二五”產業技術**規劃》,對裝備製造業的技術**加以鼓勵。“十二五”是我國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時期,以規劃形式呈現對技術**的支持,顯示了我國對產業升級的迫切願望。 安徽電網頭個220千伏電纜線路工程開始施放電纜。截麵1600平方毫米的220千伏電纜是一種**產品。  

明確裝備研發方向

 

  記者發現,這份長達1.1萬字的技術**規劃,不同於以往國家對技術**的支持——雖是一項指導性政策,技術**規劃卻極為細致,“十二五”任務目標和研究重點明確,甚至對企業研發投入的資金比例都有明確要求。

  以裝備製造業領域為例。技術**規劃明確,機械工業重點開發的產品技術包括:百萬千瓦級核電、水電設備設計製造技術,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裝備設計製造技術,**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設計製造技術等。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業則重點開發先進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係的前瞻性研究和新結構、新工藝等應用技術,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關鍵核心技術等。

  據了解,以上技術均為目前正在研發或開始研發的重大技術,且已具備一定的研發基礎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水電設備專家孫鳳鳴表示,目前我國采用的容量*大、技術*為先進的水電機組是70萬千瓦級產品。在我國“十二五”規劃明確繼續大力開發水電資源的情況下,進一步研發百萬千瓦級水電設備,既有技術儲備,又有市場激勵,因此是可行的、可操作的。而在技術**規劃的推動下,該技術的研發,必將大大提速。

  同樣,在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設備製造方麵,也具有技術基礎、市場需求兩大優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相關專家表示,風電、太陽能發電產品的應用,建立在智能電網基礎上。電網智能了,大量間歇性能源才能平穩並網。目前我國正大力建設智能電網,對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接入也將持續大幅增加,這為新能源設備提供了市場,相關設備製造企業也必將有更足的底氣,可以在政策的扶持下儘快產出成果。

  技術**規劃特彆提到了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特高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將之作為“十一五”時期我國裝備製造業技術**的典範。業界專家認為,我國顯然希望“十二五”時期的上述奮鬥目標,能夠達到與特高壓輸變電設備同樣的高度。“技術**規劃所提出的目標,就是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部分領域產業技術水平處於世界前列。”專家表示。  

需要政策和資金支持

 

  就目前的情況看,裝備製造業的技術**仍麵臨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麵:一是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體係有待完善,二是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對外依存度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少,三是技術**投入不足。

  三個方麵,分彆涉及**體係、核心技術、資金投入問題,可見難題之難。僅從資金投入看,工信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的內部支出,僅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的0.69%。而在機械行業,企業技術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普遍隻有2%~4%,能達到5%以上的****。技術**規劃已經提出,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一批骨乾企業達到10%以上。光是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頗為困難。

  業界認為,若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資金兩個方麵支持。對此,技術**規劃已經有所謀劃。

  在政策方麵,技術**規劃提出,要加強五方麵建設,扶持企業建立起技術**平台、服務體係。這五個方麵包括:建設一批行業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平台,推進企業研發能力提升;推進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建設,加強支撐服務體係建設;加大科技重大專項實施的力度,加強產業重大技術開發;加快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積極開發先進適用技術為技術改造提供有力支撐;加大重大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力度,突破產業核心關鍵技術,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應用,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在資金方麵,技術**規劃提出,將加大現有財政資金對技術**的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產業急需的重大技術研發、產業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究,以及鼓勵技術**成果的產業化,引導地方財政、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企業加快技術**,加快研究製定促進技術**的新政策。對有利於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及節能減排重大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給予資金獎勵。

  對於五大方麵的政策支持,業界表示歡迎。據了解,這五方麵分彆圍繞技術**能力、技術**服務體係、關鍵和共性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等,顯示國家對技術**內外環境的**關注。西電集團一位技術人員表示,一項產品從開發到應用涉及很多要素:共性技術是基礎,**體係是通道,成果轉化體係則是果實落地的催化劑,缺一不可。

  而對於資金支持,業界則認為仍局限於框架性的規定,比如對有利於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應用和產業化給予資金獎勵的評定,需進一步落實。業界希望能進一步細化方案,從而真正實現資金對技術**的推動作用。



 

劉文碩 馬衛鐸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43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