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詳情

光伏企業抱團抗辯難挽狂瀾

日期:2025-05-01 23:00
瀏覽次數:1834
摘要:

光伏企業抱團抗辯難挽狂瀾
 北京時間昨日淩晨,美國商務部宣布對華光伏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步裁定結果,將對中國輸美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高4.73%、*低2.9%的反補貼稅。這一征稅額度,比預想中可能被征收100%懲罰性關稅的情形好很多,說明此前14家光伏企業抱團應訴的強勢抗辯頗具成效。不過,美國商務部還將就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做出裁決,*終合並的“懲罰性”關稅很不確定。

  引人注目的是,過去兩天美國商務部罕見地連發三道針對中國的貿易製裁令。根據鍍鋅鋼絲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終裁結果,中國應訴企業被裁定征收194%至235%的反傾銷稅和19.06%至223.27%的反補貼稅;而輸美鋼質高壓氣瓶反補貼案的初裁補充裁定則宣布,中國涉案企業關稅提高到24.21%。業界普遍擔心,中美間日益頻繁的貿易摩擦將給增速放緩的中國經濟蒙上一層陰影。

  目前,中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貨量已占全球半壁江山,90%的產品銷往海外。正因為如此,美國光伏雙反調查備受關注。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反補貼初裁,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公司光伏反補貼稅率為2.9%,常州天合光能稅率為4.73%,其他中國公司的光伏反補貼稅率為3.61%。由於稅率低於預期,當日無錫尚德在紐交所股價上漲14.06%,收報3.57美元;天合光能股價上漲7.85%,收報8.38美元。

  去年10月19日,以Solar World為首的7家美國光伏電池廠商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對來源於中國的晶矽光伏電池產品提起雙反(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和美商務部分彆在10月19日和11月8日立案。當時,美國企業提出要求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100%關稅,這無異於企圖向中國企業關閉美國龐大的光伏發電市場。

  為避免*糟糕的結局,英利、尚德、天合光能等14家國內光伏企業聯合應訴,並提交了強有力證據。分析人士表示,這些應訴企業清一色民營體製,與此前遭調查的國企有很大反差,這也是大選政治壓力下,美國商務部初裁未下“狠手”的重要原因。

  對此,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昨天發表聲明稱,雖然美國商務部在裁決中接受了部分中國企業提交的抗辯材料,但該裁決冇有正視中國光伏產業及光伏產品的生產及出口銷售的事實情況,認定有補貼行為是不公正的,希望美國政府在後續的調查程序中能糾正。商會表示,中國政府對光伏產業扶持力度和廣度比美國要小得多,而且即使存在政府扶持,相關扶持措施也符合世貿組織規定,並不構成禁止性補貼或專向性補貼。如果美國政府*終對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貿易限製措施,對全球光伏能源市場的發展不利,美國光伏能源的成本也將大幅增長。

  天合光能昨天在**時間做出回應。“這僅是初裁,*終結果仍需等待今年晚些時候美國商務部進一步調查和終裁。並且,是否存在行業損害也將取決於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隨後的裁決。”天合光能**商務官金思理透露,此項反補貼稅涵蓋從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太陽能電池產品,以及從中國采購電池在中國以外組裝的組件,但不涵蓋從中國以外采購電池在中國組裝的組件。

  中方應訴光伏企業代表、盛德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磊告訴記者,去年12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的初裁已經認定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造成了產業損害。商務部的反補貼終裁則將在5月16日公布,另外反傾銷調查年中也會陸續公布初裁和終裁結果,*後很可能合並製定對中國光伏產品的雙反特彆關稅。至於該合並稅率是否正式施行,則取決於12月5日左右,美國國際貿易委員對產業損害的終裁結果。

  “反補貼這次加征稅率較低,但與反傾銷調查各不相乾,很難預測*終合並關稅有多高。”李磊出言謹慎。有能源界人士估計,反補貼稅加反傾銷稅疊加稅率可能達到20%至30%,這對中國光伏產業將是巨大的壓力,甚至會導致基本喪失美國市場。因此,在下一步的聯合抗辯中,光伏企業仍需嚴陣以待。

  市場現狀

  中國成美*大貿易摩擦國

  從世貿組織終裁中國九種原材料出口、到美國設立貿易執法中心,再到近期美歐日就中國稀土配額問題上訴WTO,今年以來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案件急劇攀升。伴隨著經濟地位攀升,中國成為美國**大貿易夥伴的同時,也成為其*大的貿易摩擦國。

  美國從2006年開始,連續7年對中國發起了30多起反傾銷反補貼合並調查,其中24起案件征收了中國企業的雙重高額關稅。不過,這些雙反調查涉案金額不到100億美元,在中國一年出口額16000億美元中隻占百分之零點幾的比重,因此從整體來說,不足以造成根本打擊。

  據商務部統計,目前中國的出口占世界總貿易額比重不到10%,但是反傾銷案件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反補貼案件則占世界的一半。對此,很多學者建議,中國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扶持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要儘量考慮與世界貿易規則的對接,把重點放在優化企業經營環境上,而不是簡單采取直接資金支持的方式。

  專家看法

  大選年非理性行為作祟

  為何今年中美貿易摩擦尤為激烈?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宋國有分析,這一方麵是中國經濟實力增強,與美國經貿往來頻繁的必然現象,另一方麵也有美國今年大選年的特殊政治因素。

  “光伏反補貼初裁,象征性地加征不到5%的關稅,顯然美國商務部也不完全支持美國申訴企業的要求。但在總統選舉和國會改選的壓力下,擺出對中國強勢打壓的姿態,肯定能贏得大把選票。”他認為。

  今年2月28日,奧巴馬就已簽署一項行政命令,成立“跨部門貿易執法機構”,旨在針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開展調查和執法。3月6日,美國參眾兩院又授權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反補貼稅。該法案的生效時間追溯到2006年11月20日,從而使美商務部已針對中國產品做出的24個反補貼裁決合法化。

  “對這些非理性行為,中國必須積極應對。”宋國有同時認為,冇有必要將貿易摩擦的結果設想得太糟糕,貿易摩擦將促使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更好地熟悉和適應世貿規則。


 
塗露芳

滬公網安備 310117020043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