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顯儀表
-
多功能電力儀表
-
高性能電力儀表
-
QP係列數顯儀表
-
數顯儀表
-
諧波多功能表
-
YBM係列數顯儀表
-
DTM係列數顯儀表
-
P係列數顯儀表
-
CH係列數顯儀表
-
CSM係列數顯儀表
-
HK係列數顯儀表
-
CAKJ係列數顯儀表
-
6000係列數顯儀表
-
PM係列數顯儀表
-
866係列數顯儀表
-
284係列數顯儀表
-
XJ係列數顯儀表
-
YT係列數顯儀表
-
ZPM係列數顯儀表
-
BZK係列數顯儀表
-
CS係列數顯儀表
-
PD204係列數顯儀表
-
TD係列數顯儀表
-
SD係列數顯儀表
-
PDM係列數顯儀表
-
ZR係列數顯儀表
-
DV係列數顯儀表
-
PD800係列數顯儀表
-
YD係列數顯儀表
-
PMAC係列數顯儀表
-
ACR係列數顯儀表
-
PMC係列數顯儀表
-
P211係列數顯儀表
-
GEC係列數顯儀表
-
QP係列數顯儀表
-
智能數顯儀表
-
SET係列電量變送器
-
保護裝置
-
導軌式電能表
- 開關電源
- 電能表
- PMAC係列
智能電網變革正拉開帷幕 帶動萬億產值
由於輻射的產業鏈長,帶動的經濟、社會效益巨大,加之正式入局“十二五”規劃,智能電網已成為中外企業紛紛爭搶的巨型蛋糕。從家居生活到產業格局,“智能電網”已從抽象概念轉化為人們身邊的具體事物,一場由智能電網引發的變革正在拉開帷幕。
企業抉擇:殺入智能電網產業
智能電網“大蛋糕”吸引了眾多企業投資布局,甚至有醫藥企業也轉身參與“分食”。企業競爭態勢初顯,淘汰與整合在所難免,“強者愈強”的局麵已經定型。小企業唯有抓住機遇,圍繞智能化不斷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才能擺脫被並購或倒閉的命運。
爭食巨大市場蛋糕
自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09年年初把“智能電網”概念上升為國家戰略後,這個詞就成為全球熱詞。2009年5月,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智能電網計劃”,隨後,發展智能電網被我國多地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有證券公司預計,智能電網將拉動相關上下遊產業發展,到2020年智能電網帶來的各項效益相對傳統電網增加約1890億元。
麵對如此大的市場,企業欣喜若狂,紛紛投資布局,搶食智能電網蛋糕。
中國西電、許繼電氣、寧波三星、國電南自等國內電力設備企業都在投入和搶占智能電網市場。除此之外,諸多外企也躍躍欲試。IBM、惠普、思科、ABB及西門子等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紛紛組建公共事業部門。思科聯合25家廠商建立智能電網生態係統,IBM在北京推出了它的能源和公用事業行業解決方案實驗室。令業內人士大跌眼鏡的是,與電力行業毫不相乾的醫藥企業也實現轉身。2010年3月,華立藥業決定出售旗下醫藥類企業,集中資源以智能電網的儀器儀表產業為主業。
對一些企業來說,爭搶智能電網巨大蛋糕,淘汰與整合在所難免,這種趨勢在智能電表產業中體現得*為明顯。
記者了解到,國內有大大小小電表企業共600家,電表企業呈小而散的格局。不達標的小企業很難在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今後麵臨的結局不是轉行、倒閉,就是被收購。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智能電網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寧在接受《亮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小企業要想在這次競爭中生存下來,就需要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適應智能電網的需求。”他認為,挑戰與機遇並存,也有一些小公司會有所發展,比如生產電力電子、在線監測等產品的公司。
2009年8月11日,兩家民營**電表生產企業——深圳泰瑞捷電子有限公司和西安亮麗儀表有限公司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收購。此事引起媒體廣泛報道和揣測:民營企業抱團國企,打響智能電網巨額訂單爭奪戰。
被收購的這兩家公司並非實力不強。泰瑞捷每年2000萬利潤可以說是相當不錯,而西安亮麗則是我國西北地區綜合實力*強的表計企業。“強強聯合”恐怕是此次收購成行的*直接原因。
“泰瑞捷作為民營企業,前期這十年也有幾十倍的增值。但是,如果拿到高要求的統一平台上來說,整體實力顯小,不如找到好的合作夥伴優勢互補,實現跳躍式發展。”泰瑞捷董事長趙漢昌說。
西安亮麗總經理孫曉彤的想法與趙漢昌如出一轍:“適應市場變化,想要快速發展,不與其他企業實現強強聯合,很難在今後的市場上占到一定份額。”
“強者愈強”成定局
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的更緊密結合,是智能電網給電力裝備製造業帶來的一大變化。具體到企業,就是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企業之間的合作更加頻繁。
兩者結合,離不開技術的提升與變革。誰能夠搶先占領智能電網技術的製高點,誰就能率先占領市場。
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逢權坦言:“每年許繼在智能化建設上的投資很高。大手筆的持續投資對小公司來講很困難,小公司未來的命運不是被並購就是倒閉。這樣一來,市場份額會不斷向大型企業傾斜,電力裝備製造業將出現‘強者愈強’的局麵。”
與國外發展趨勢相同,在近幾年國內幾大電力設備龍頭企業的合作與投資中不難看出,未來中電裝備、西電集團、天威保變、特變電工等將越做越強,幾大裝備集團鼎立的局麵將逐步形成。
行業內*引人注目的就要屬中國西電集團與國電南瑞之間的合作了。
2010年6月,國電南瑞與中國西電兩家公司攜手成立江蘇西電南自智能電力設備有限公司。雙方以資本合作方式,中國西電出資3300萬元,持股比例55%;國電南自出資2700萬元,持股比例45%。雙方對合作抱以厚望,期望揚兩家之長補雙方之短,強強合作,以衝擊智能電網現有設備製造的市場格局。
“對於電力裝備而言,一次、二次已融合在一起了。未來的趨勢是,設備冇有明顯一次、二次之分,智能化已經成為電力設備的必備功能。”周逢權告訴記者。
同樣,國家電網公司將許繼與平高共同納入中電裝備公司,也是考慮到一次設備與二次設備能夠更好地合作,更好地為建設智能電網服務。
未來,在一次與二次設備充分融合的趨勢下,“強者愈強”的局麵將逐步定型。周逢權認為:“這有利於國內企業做大做強,衝擊國際市場,形成中國自己的ABB、西門子和GE。”
家居**:智能化消費經濟前景驚人
智能電網催生智能家電**,家電企業與國家電網直屬單位合作頻頻。未來三五年,智能家電將覆蓋所有的家電領域,智能家電需求增長五六倍不成問題。智能電網也為智能家居提出了新的內涵,將極大地改變居民用電消費模式。
→智能家電產業有望增長5倍
智能電網給家電產業帶來了新的契機。家電業已不滿足於單一銷售模式,正在向智能家居一體化的提供者過渡。據市場研究公司預測,由於智能電網技術在整體經濟中的牽引和推進作用,全球智能家電市場將從2011年的30.06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150.12億美元。
這5倍增長離不開智能電網的支撐。
“冇有智能電網的接入,智能家電毫無用武之地。”周逢權告訴記者。
目前連接智能家電的無線網絡,傳輸速度隻有大約250K,網速太低導致經常卡殼。“一旦智能電網的光纖接入,這一速度將增至60~90M,屆時智能家電的效果將非常好。”海信電器數字家庭開發部軟件所所長趙建立說。
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光纖到戶規劃顯示,2011~2015年,在低壓網,逐步建立光纖低壓通信接入網,實現新增城區居民用戶100%光纖覆蓋;在高中壓網,實現高中壓網的光纖化。
這一利好消息讓國內智能家電產業無限欣喜。試圖借力於智能電網開辟出新市場的家電企業比比皆是,家電企業與國家電網直屬單位合作頻頻。
2010年9月,美的集團與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等合作,共同發起成立“閃聯智能用電工作組”,確立、修正和完善智能用電環節中智能電網和智能家電雙向交互相關標準。上海世博會上,美的全套智能家電產品在國家電網館智能家電展區亮相。
2011年1月,海爾集團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簽訂戰略協議,聯手製定智能家電標準,致力於生產“電網友好化”家電。2010年,海爾集團智能家電銷售額為5億多元,“比2009年高出很多”。
海爾智能家電科技有限公司U-home本部企劃部經理朱旬稱:“集團是把智能家電列為長期發展戰略的。”海爾U-home本部有200多人的團隊,每年投入研發、運營資金就有3億多元。
不久前,在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11年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LG電子也宣稱,今年將重點發展智能產品,包括電視、手機與其他家電。LG電子公司總裁兼**技術官斯科特博士說:“僅僅提供靜態服務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今天的消費者需要獲得並享受持續更新的內容和應用。”
“智能家電將覆蓋所有的家電領域,未來三五年,智能家電增長五六倍不成問題。”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說。
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智能電網ICT中心總經理鄭越峰則更為樂觀:“隨著智能電網的普及,智能家電將在3~5年內逐步取代傳統家電。換做是我自己,再過幾年需要更新家電時,優選肯定是智能家電。”
他告訴記者,智能家電隻比傳統家電多一個內置智能用電模塊。增加這麼一個模塊,家電的成本大約隻增加50元左右。批量化生產以後,這個成本肯定更低。
智能家居改變用電消費模式
據國脈物聯網技術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到2015年,中國智能家居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240億元。智能電網將為家庭用電帶來新變革,居民用電模式將從單一無序變成計劃消費。
電力光纖到戶後,利用智能電表,電價能夠像油價一樣實時發布。居民能了解到**24小時中,不同時段的用電比例、各個家電的用電比例,從而可以依據峰穀電價合理製定消費模式,例如在電價高時切斷比較耗電的熱水器、洗衣機等家用電器,在電價低時再啟動電器自動運行。
穀歌的研究顯示,如果家庭用戶能及時了解家電的耗電詳細信息,就會使自己每月的電費開支下降5%~15%。美國科羅拉多州波爾得是****個**架設智能電網的城市,那裡的居民發現,不用犧牲任何生活便利,也能將電費降到每月3美元。
“美國41家電力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推行分時電價、智能用電後消費者可節省20%電費;在日本,這一數據是15%。”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明透露。
除了經濟效益,家庭智能用電係統還將帶來諸多驚喜。今年,北京推出首批智能用電小區示範工程,北京市豐台區左安門公寓已完成了智能小區試點改造。北京市電力公司智能小區項目負責人範國平說,智能小區內,依托電力光纖入戶技術,實現了互聯網、電訊網、電視網三網融合;實現對空調、熱水器等智能家電的遠程控製;充分利用了清潔能源,接納太陽能、風能、天然氣等多種形式發電。
正如國電科院副總工程師蔡國雄所說:“聰明的智能電網,將實現‘物’可追蹤,實現‘物’與‘人’的互動。”
這為智能家居提出了新內涵。LG家庭網絡,海爾U-home,都是基於智能電網提出的新的家庭理念。鄭越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未來人們購買家電將是為了更方便的應用,節能化的操作和美好的生活。”
市場契機:全產業鏈格局成形
智能電網是對現有電網的**性突破,將催生很多新的產業領域,直接帶動數百個產業的發展。一張以智能電網為核心的產業網正在形成。
未來10年是增長的黃金期
在剛剛結束的國內兩會上,智能電網繼去年之後再度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也被多次提及。智能電網正式入局“十二五”——國家電網公司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戰略已經融入國家意誌。
關於智能電網的規劃尚在醞釀之中,但各地方政府已提前搶跑,江蘇、上海、揚州紛紛建立智能電網產業基地。2009年和2010年,國家電網**推進智能電網試點工程建設,**啟動了21類228項試點工程,分布在國內31個地區。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主任王益民這樣評價試點工程的建設成果:“在世界範圍內建設規模*大、覆蓋領域*全、推進速度*快。”
“我們的社會已經經曆了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正向智能化時代進發。”王海寧對記者說,“智能電網是對現有電網的**性突破,將催生很多新的產業領域。”
可以預見,未來10年,我國智能電網將迎來建設黃金期。
智能電網涵蓋電網建設運營的全過程,不僅將極大地促進新材料、電力電子元器件製造、電池製造、新能源發電、鋼鐵製造、通信設備、智能家電、電動汽車、智能家居等上下遊產業,還將衍生出更多新的產業,同時與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等更廣闊領域的建設發展相互呼應。
輻射如此之長的智能電網產業鏈,帶動的經濟、社會效益將是巨大的。
中國科學院電工所所長肖立業認為:“30年後,中國智能電網的規劃和建設將實現40萬億元產值。”
王海寧說:“必須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待智能電網,它不再隻是電力係統的事情,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擴大。”
形成新興產業集群化趨勢
在國家發改委委托許繼做的《智能電網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課題中,智能電網對新興產業的拉動作用被單獨列出。研究中說,智能電網將帶來相關新興產業集群的長足發展與進步。由於大規模儲能係統和新能源發電的產業化和實用化,新興產業應運而生。
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網部副主任沈江認為:“智能電網的建設已經不局限於傳統的產業鏈,除了需要輸配電行業的配合外,還需要上下遊需要很多產業的支持,智能電網會催生很多新興產業的發展。”
風電變流器、光伏逆變器的應用量大增就是很好的例證。智能電網直接帶動了新能源設備的發展,電動汽車充放電設施也將麵臨爆發式增長。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投運充電設備*多的國家,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試點工程已建成並投運87座標準化充換電站和7031台充電樁,預計2015年國內每年新增充電樁有望超過30萬個,年投資約在80億元。